close

薪傳獎得主陳學禮昨天上午因腎衰竭去世,享壽93歲,令人唏噓,圖中是兩年前他歡度91歲壽誕時,門下學生奏樂祝壽情景。






聯合報資料照片/記者謝進盛攝影

曾獲教育部民俗藝術傳統雜技薪傳獎的陳學禮,昨天上午因腎衰竭病逝台南縣麻豆鎮家中,享壽93歲,各界唏噓。縣府將協助家屬成立治喪委員會,表彰他對傳統文化的重大貢獻。


 


陳學禮自幼學禮習樂,12歲就拜師學藝,曾投入日據時代麻豆「十八媱」迎暗藝頂、下街拚陣行列。婚後,致力於傳藝授徒,創立幾個民俗藝陣團,保存、薪傳民俗曲藝;不論是桃花過渡、天子文生、牛犁歌、車鼓弄、太平歌、南管等道具與樂器,樣樣難不到他。民國78年他榮獲教育部民俗藝術傳統雜技薪傳獎。


 


陳學禮的弟子也是當地家園民風工作坊創辦人陳再富難過的說,陳學禮老師畢生奉獻傳統民俗,身體原十分硬朗。3年前師母林秋雲過世,老師悲傷難抑,後來腦溢血,行動不便,健康大不如前。


陳再富說,陳老師3天前曾向家人說,不知何故無法入眠,後因腎衰竭,昨天被緊急送往台南縣柳營奇美醫院急救無效,隨即運回麻豆家中;於上午1115分病逝家中。


 


台南縣政府文化局局長葉澤山表示,陳學禮老先生與今年3月病故的布袋戲大師黃海岱,都是國寶級大師。陳學禮於民國76年創立「麻豆社牛梨陣」、「千鶴民俗技藝團」,77年應邀赴美國紐約表演,78年獲薪傳獎,80年應雲門舞集之邀,教授牛梨陣及車鼓陣,在國內文化界輩分相當高。


 


=============================================================================


板主會刻意提到這則新聞是因為之前張鴻明老師曾教過我們一首號稱[曲王]的曲子---[再得阮].想要唱好這首曲子的難度相當地高,不論是對於唱曲的[曲腳]或者是彈奏的[傢俬腳],這曲子是蠻硬的一首曲.


老師已經很難像以前一樣口傳心授地一一教授每一首曲子,為了將曲子詮釋得更能貼近南管韻味,通常我們還會多聽一些老曲腳唱的曲子.來看看他們如何表現一首南管曲.不過這首曲子,怎麼找都找不到有相關的錄音可供參考.這首曲子的難度在於旋律不怎討好,起伏不多,要表現出此曲的"情感"相當地不容易.所以我們都是為了不要讓此曲失傳,偶爾練一下.


有一天社長大人說他那邊片CD,裡面有[再得阮],是麻豆一位唱太平歌的老藝人唱的.要拿來借我們聽.板主心裡想著,太平歌?這風格怎麼擺在一起呢?但社長好不容易將藏私的東西拿出來,怎樣也得聽聽.果然是深情老藝人,雖然是太平歌的曲風,但加上社長一旁的解說與旁白,這首曲子在陳學禮老先生的蒼老男腔中,真是讓人覺得有歷盡蒼桑,悲喜從中來的感覺.


想不到這樣的一個小小的因緣,讓板主在昨天看到了這則新聞之後,覺得十分難過,也覺得這樣一位老藝人應該也讓大家也來認識認識.


 



                                              


陳學禮夫婦傳統雜技曲藝(音樂篇)


作者:林珀姬


出版: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年代:2004


價格: NTD300(2CD)



台灣民間音樂能夠看到同時擁有漳州系統歌仔,與泉州系統南曲各種層次音樂,而且曲目數量不少的人,陳學禮當屬第一位。其夫婦二人的音樂生活,實為一體,不可分的,他們所擁有的音樂資源,幾乎涵蓋了台灣閩南人近百年來的民間音樂類型。

負責「音樂篇」編寫的北藝大傳音系副教授林珀姬以介紹陳氏夫婦的「歌仔」為主,費心收集了陳學禮夫婦早期的走唱實況,含括南管、太平歌、車鼓、牛犛陣與桃花過渡等傳統曲藝,雖然音質有點沙沙的,卻是十分珍貴的資產。附錄有四十首歌詞、曲譜的整理記錄,並選錄陳學禮夫婦民國八十七年至九十二年的二十三首曲目為兩CD;作者以其南管領域之專業,對南管太平歌在民間之嬗變,有詳細的解說,並附有樂譜可供參考。


這邊可以買得到:http://www.ncfta.gov.tw/webshop/Default.aspx?p=info


另外還有文學篇


檢視大圖


學禮夫婦傳統雜技曲藝-文學篇


作者:美娟


價格:NTD2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振聲社板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