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明蘭/南市報導
堅持傳承並發揚南管古樂的振聲社,在流行音樂崢嶸的現代音樂團體中,異軍突起,獲選九十五年台南市優秀演藝團隊徵選及扶植計畫,文建會傳統藝術中心也注意到這個蟄居府城的傳統樂團,給予經費補助,鼓勵並協助振聲社館閣整修及人才培訓,重振南管古樂雄風。
市府文化局演藝團隊徵選及扶植計畫決審,參賽的十五個演藝團隊,有六個團體入選,其中,多年來保存並且推廣南管音樂的振聲社,在眾多現代化音樂、舞蹈及戲劇團體中脫穎而出,成為入選六個團體中的其中一個,獲補助二十五萬元推動年度演出計畫。
獲選的演藝團隊主要以藝術性表現和永續經營的能力作為評分考量,在府城設立超過百年的振聲社,就是因為長期來堅持發揚南管音樂特色,讓傳統古樂可以延續,而獲得多位評審肯定。
振聲社社長蔡芬得表示,南管包括南管戲劇和南管音樂,由於時代背景的不同,南管戲已很少演出,所以,一般所說的南管都指南管音樂。
南管是一種流行於中國閩南、台灣、南洋地區、歷史悠久的民間音樂,西晉永嘉之亂(西元三一一年)前後,及唐初與唐末的移民,輾轉遷徒到福建南部的泉州,這些不同時期的移民把他們的語言、音樂等文化帶來泉州,也創作南管樂曲。
蔡芬得說,南管除了具有早期唐宋大曲音樂與閩南民間音樂融合的特色外,也受到宋詞、元曲、宗教樂曲、地方戲曲的影響,逐漸在民間形成別具一格、富有地方色彩的演奏及演唱方式。
三、四百年來台灣人一直以「南管」為音樂最高的娛樂,台灣的布袋戲、歌仔戲、民間曲藝(如車鼓陣)大多取源於南管音樂,因此,南管可以稱是「台灣古典音樂」。
為了傳承這個古樂,振聲社多年來在張鴻明老師指導,蔡芬得帶領下,積極傳習南管重要曲目,網羅一群大學教授、國、中小老師、電腦工程師、醫師、秘書、家庭主婦等來自各行各業喜歡南管古樂的人士,每週定期在武廟、孔廟等地排練,並走入校園傳承技藝,目前已有喜樹國小把南管納為校園重點學習音樂,讓振聲社欣喜又安慰。



 


PS


.板主看完上面的報導之後,板主不得不在這邊補充一二。尤其是最後兩句,似乎是將我們演出的地點和我們練習的地點又搞混了。板主要在這邊補充說明,我們的常館地址是在:台南市忠孝街112號(金華路與成功路口),如果您有本事找到[媽祖樓],很容易就會找到我們的館了(不是在孔廟或武廟啦~)。


另外,對於走入校園傳承技藝,我們對喜樹國小如此熱心於南管,感到很高興,但要特別在此說明的,目前在喜樹國小教學的,是張鴻明老師與南聲社的張柏仲先生(幾年前是南聲社的蘇榮發先生),喜樹國小的小朋友們也成立了一個社名,叫[喜聲社]。


 


此外,敝社的社長與施炳華教授,對於將南管深植在校園中有很大的期待與努力,他們分別在中學與大學中,利用課堂或通識課,讓學生們更能了解南管音樂,縱使無法演奏,至少也會知道南管音樂是長什麼樣子的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振聲社板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