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 http://tw.myblog.yahoo.com/nankouan2006/article?mid=918&prev=-1&next=912


從振聲社「靈山梵音之四不應」談南管清奏譜



 


南管傳統演出型式區分為「指」、「曲」、「譜」,其中「指」與「曲」都是有曲詞,只是「指」演出時,只演奏音樂,而曲詞則是伴隨音樂在演出者心中,如果演奏者一時忘掉歌詞,則非常容易不知旋律的進行,而使音樂跟著大亂!


 


   「指」與「曲」在演出時,樂器的演奏並不特別講究特殊的技術,當然「指」、「曲」、「譜」都是要求「和」或「意境」的表達,但這裡所要探討的是「譜」,「譜」的演奏除了「和」或「意境」的表達之外,在技術的困難度都有一定的表現,這裡所謂「技術」,指的是樂器演奏技巧;例如四大名譜「四、梅、走、歸」,其中四時景與梅花操,琵琶在最後一節,三弦在高音的演奏技術上,都必須經過特別的演練才能流暢演奏。「百鳥歸巢」在「蜘蛛結網」使用特殊的內弦音位或是「加落指」連續的使用演奏上都有其難度;特別是「走馬」琵琶的抓弦走線,二弦的「蜈蚣撚鬚」,更是需要強勁的指力或精確的音準才能表現。


 


但是有些清奏譜就不需要特別的演奏技術,例如特殊定弦法的「四不應」即是;其實南管的「譜」有二種,一種是有特別景物描述的「標題音樂」,如四大名譜「四、梅、走、歸」,也有一些沒有特別描述的如「四不應」,就稱為「絕對音樂」吧!「絕對音樂」在西樂又稱「抽象音樂」,音樂內容並沒有特別描述的性質,音樂的美及表現就是樂曲本身所傳達出來的意境,而這種意境可以由作曲者解釋,或演奏者有不同的詮釋!


 


南管譜上所添加的標題,很多都是後來的南管文人依據自己的感受而賦以一名稱,原來樂譜可能只標示一類似曲牌的名稱,或只有標上「節」或「札」,我想這些大譜的音樂表現就可能因人而異了。


 


以「四不應」來說,雖然本曲是屬於疊拍,照理應屬比較輕快活潑,但是根據音樂內容,從慢疊進入緊疊樂曲的進行,卻表現出一種優雅、和緩的特殊意境,整體音色較為低沉,而樂曲結構單純,樂器技法不求華麗、複雜;因此音樂性的表現上,給人一種佛曲古樸、寧靜的感受,恰似「靈山梵音」


 


〈四不應〉為南管譜之一,該套樂曲頗具特色,四件樂器的定調與其他的南管指套或譜都不同,因此之故,由於四件樂器分別以四種不同的方式定調,故名為「四不應」。四不應之管門不屬於正管,嚴格說不能稱之為五六四亻ㄨ           管,但樂器演奏時,是以五六四亻ㄨ          管的相對音程來處理,所以屬於轉調後的五六四亻ㄨ          管(首調)。


 


這首樂曲由於是屬於轉調後的五六四亻ㄨ          管(首調),有人特別稱為「四不應管」,對於部分不曾學過西樂的南管絃友,在學習及了解上多少產生一定的困難,其實本曲演奏上特別講求意境的表達,在技術上只要克服琵琶及洞簫特殊的音位,學習上並不困難;但是在演奏前的定音和絃,必須非常嚴謹,否則一演奏下去,四個樂器完全不協調,那真是叫天「天不應」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振聲社板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